今天的城市是什么?這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·卡爾維諾 1972 年寫作《看不見的城市》時所發出的問題。小說由 55 個短小的章節構成,每個章節都是對一座城市的虛構。例如一個叫做扎依拉的城市,有著高大林立的碉堡,高低起伏的街道,拱廊彎成弧形,屋頂鋪設芯片,可他說構成這個城市的不是這些,而是它的空間度量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。
55 座風格各異的虛構城市,勾勒出卡爾維諾獨特的城市圖景。但在錯綜復雜的城市圖譜下隱藏著卡爾維諾的城市詩學——這些看不見的城市,不僅與街道、建筑物、交通、交易等可見的形式有關,更與蘊含在城市形式之下的夢想、欲望、交往和記憶等不可見的生命感知有關。
7-《數字水簾》
度量想象力
文創產生巨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
半個世紀后的當代都市,幾乎無一例外地驗證了卡爾維諾城市寓言的多樣性和前瞻性。在每一個城市都充斥著玻璃幕墻、高架通道、綠化帶的今天,該怎么區分每個城市?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了答案:如果說城市是一個人,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卻是不同的靈魂,是空間量度,是歷史事件、方言口音、人文劇情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端起一面鏡子,在城市的外觀中反映出她們獨有的精神氣質。這面反映當代不同城市精神氣質的鏡子即是借助文化創意的方式,讓城市從心中生長出一個夢想。
近年來許多城市都在力圖翻轉、更新,期待運用文化資產的復興和再創造,打造創意產業生態,孕育更高的人文與商業價值,并躍升國際“創意城市”的行列。
對創意在城市更新中作用的揭示源自于英國學者查爾斯·蘭德利,他在《創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生活圈》一書里認為,創意是實現現代城市更新和讓城市保持繼續成長的動力和源泉,它通過創意對城市文化資源、空間資源的開發與轉化,釋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潛能。
成都“軟”更新
創造更宜居的人類家園
創意城市,就是要使城市自身變得更加富有創造性、富有活力、賦予文化再生的能力。在創意城市里,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得到有效保護,而且能夠成為文化生產的資源重獲生機;創意階層成為城市文化創新的觸媒,在其影響下,創意不僅體現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中,更彌漫在城市社區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;文化消費不僅成為城市拉動內需的經濟引擎,而且成為城市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方式——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文化產品選擇的多樣性,而且成為文化意義的發掘者,他們的愿望和要求被整合進新一輪文化再生產中,成為文化再生產的創造源泉。
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將城市名片打造得非常顯眼的城市,成都的獨特風格早已自成一派。去過的人懷念美食、曬太陽、賞夜景,還沒去過的則向往美景、熊貓、火鍋和雪山。這也是一座具有“熱搜”體質的城市。如今小視頻 APP 更加立體、私人、細節地傳播著城市的點點滴滴,也讓城市之間的軟硬競爭更加激烈。他們在《成都》這首歌里反反復復走過玉林西路好幾十遍,跟隨網絡上的短視頻和網絡紅人,探究過幾乎每一個只有成都當地人才懂得的小角落。
為生活立美之心
有一種生活美學被標記為“成都”
氣質這件事,對于一個人來說,是學識、品德、涵養的直觀展現;對于一座城市來說,更復雜、更綜合,也更容易陷入刻板效應。而成都也許是國內古典與時尚結合最緊密的城市之一:在太古里觀時尚之潮,在大慈寺品千年煙火。
成都有 2300 多年的建城史,文化也隨之生長和沉淀。錦官城、芙蓉城、天府之國是過去人們熟悉的成都雅稱;國家中心城市、歷史文化名城是現在成都的身份;而“三城三都”,即世界文創名城、世界旅游名城、世界賽事名城,國際美食之都、國際音樂之都、國際會展之都,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具體路徑與瞄準的未來目標。
不難看出,“三城三都”所涵蓋的城市品牌內核與文創產業高度契合,這是成都與眾不同的選擇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,成都已經邁出腳步。
2017 年 8 月,成都成為第 34 個加入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的城市,也是中國第五個。但要想真正升級為世界文化名城,成都還需要以自身經濟實力為基礎,圍繞文創產業,運用現代金融手段,創造更多條件,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?!冻啥际形幕a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已經提出,到 2020 年,文化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過 5%,文化產業成為成都市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。
成都, “走出去” 和 “請進來” 的想象力
成都發力的文創產業主要包括信息產業、傳媒產業、會展產業、創意設計產業、音樂產業、藝術品原創及演藝產業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、廣告產業、文化設備用品及服務產業等等,顯然都有其優勢、潛力和特殊性。不過,文化產業的本源還是文化,文化這一關乎思想、靈魂、美學、傳承的民族根基,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重視。
其實,在城市本身之外,一座城市的氣質還存在另一個重要主題,即人們對城市的認識實際上取決于城市里的人而不是城市。因為城市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景觀,還有一個人在城市的所有欲望與回憶。而文化創意,即要通過信息、傳媒、會展、創意設計、音樂、藝術品原創等多種方式,激發每個來過、向往、停留、以及永久居住在這座城市里的人的欲望,用富有想象力的形式表達出來。它可以是城市建筑街道空間面貌的變化、是人們日常生活細節的審美化,是通過互聯網、高科技等現代化手段對城市氣質進行的點滴傳播,是這座城市人們身上洋溢出的“創新創造、時尚優雅、樂觀包容、友善公益”歷史文脈精髓。
成都,夢想創造者
獨具想象力的人照亮文創之路
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,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,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、窗格的護欄,樓梯的扶手、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上,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、鋸銼、刻鑿、猛擊留下的痕跡。也許正是因為有了城市,沒有一個人會成為孤島。在路過而不進城的人眼里,城市是一種模樣;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來的人眼里,它又是另一種模樣;人們初次抵達的時候,城市是一種模樣,而永遠離別的時候,它又是另一種模樣。
文化創意,讓每座城市擁有自己的名字。